第1053章 京察-《崇祯十五年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钱谦益威望足够,而且坐了这么多年的冷板凳,先被提为南京礼部尚书,现在又来到京师,成为实实在在的左都御史,心中必然感激,以他的圆滑和机巧,一定知道该怎么报答皇帝陛下的知遇之恩。

    对于隆武帝忽然调换方岳贡和钱谦益,朝臣并非没有异议,其中四辅范景文就反对,他说,宪台无过,何以忽然要调到南京?钱牧斋虽然有才,但谏言并非其所长,更何况钱牧斋当年主考南直隶之时,考生作弊,钱牧斋身为主考,有失察之责,先帝遂不再任用,现在任其为左都御史,怕是不妥。

    宪台,左都御史的尊称。

    “先帝不用钱牧斋,不过是因为温体仁之故,温体仁平庸之辈,外忠内奸,苟以充位,遗患多多,朕岂能因他而不用钱谦益?”

    但朱慈烺不理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过往京察,四品以上官员,用“自陈疏”的形式,向皇帝报告过去六年的工作,并谦虚自省,说自己做的不够好,希望皇帝能够罢黜自己,选用其他贤能。皇帝在看完自陈疏后,通常对臣子多加鼓励,然后将其留任--每一次都是如此,行礼如仪,如表演一般,甚至皇帝到底有没有看臣子们所写的“自陈疏”?其实都是一个疑问。

    而四品以下官员,则是不同,除了政绩之外,更多的是看党争,又或者是南北之争、、乡籍之争、师生之争,

    总之,但有关系,即便政绩不佳,也可为甲等、最不济也是乙等,可以继续留在京师,如果没有关系,那就对不起了。

    天启年时,阉党主持京察,大杀四品以下的东林和清流,东林主持京察之时,则又将四品以下的阉党全部赶出京师。你来我往,好不热闹,其间没有多少政绩的考核,全部都是党同伐异。

    但这一次的京察却不同,早在年前,隆武陛下就有明旨,这一次京察臣子们不必写“自陈疏”,官员也不必到吏部、都察院接受问询,今年的考核,只以政绩为标准,其他一概不论。

    户部的政绩是收了多少税银?攒了多少粮?下面的各个分司,什么十三清吏司,广盈库、军储仓,各司主官交叉询问,详细记载。

    同样,兵部是练了多少兵?内外战事的筹措?工部修了多少路,造了多少大炮甲胄和火器?吏部则是你挑选任命的官员,是否合格,是否有贪墨?刑部是否有冤案?礼部比较空泛,但依然有一些政绩是可以考核的。

    六部之外,内阁九卿,顺天府尹,京师所有的官员,这一次都是政绩挂帅,唯政绩论,过去的那些虚招,什么“自陈疏”“相互拉抬”之类的,全部取消。

    为保京察的顺利,在钱谦益之外,朱慈烺将自己最信任,也最了解自己心思的堵胤锡,调往吏部,担任侍郎,同时令袁继咸兼任吏部尚书-----因为袁继咸是大学士,内阁三辅,担着内阁的担子,对于吏部的事情,肯定不能像专职的吏部尚书那样,事事亲为,这一来,就为侍郎堵胤锡放宽了更多的权力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这一次的京察,四品以下官员的考核,吏部侍郎堵胤锡将是主导。

    至于户部,堵胤锡在户部这一年多,户部工作基本已经捋顺,倪元璐又是一个理财大家,由他执掌户部,朝廷足可以放心。

    “有政绩者用,无政绩者废,开明者者用,顽固者降,支持朝廷大政的用,不支持的,黜!”

    这是隆武帝对堵胤锡的叮嘱。

    京察之外,吏部还管着地方官员的考核,和京官京察一样,地方官员也是政绩第一,

    治下人口是否增加?税赋是否增加?是为考核的两大指标,两个都是正向,方有可能是甲等,也才有升官的可能。

    一项不合,是为乙等,原地续任。

    两项都达不到,直接罢官。

    所以隆武帝任命堵胤锡为吏部郎中,不止为京察,也为地方官的考核。

    ————感谢“书友6672”、神马赛克、t5nala、龙畅天下等书友的打赏,谢谢~~


    第(3/3)页